提起一些品牌的时候,我们首先想到的是 标志,其次就是色彩。当标志辨识度没有那么高的时候,色彩就决定了消费者的直观印象。在吸引消费者的注意上,色彩远比标志更有优势。从 Supreme 的红白到香奶奶的黑白,再到可口可乐的经典红色,星巴克的绿色。不难看出,色彩是品牌独特的DNA。
色彩营销
品牌在营销的过程中,愈发注重颜色的力量,甚至可以说每年的流行色牵引着商业潮流。品牌除了在不同接触点上不断强化自己的主视觉色彩,借助流行色也大有裨益。从消费者的角度来看,不仅可以消费产品,流行色本身就自带热点,流行色与品牌的结合,更是水到渠成的话题点。
色彩营销基于社会发展、时尚潮流和市场需求的洞察,可以对消费者起到引领作用并传递品牌态度。简单来说,就是把色彩与品牌的定位和营销活动相结合。在了解和分析消费者心理的基础上,从产品的设计包装到形象宣传,赋予品牌情感化,与消费者隐形沟通。比如,可口可乐中国携手央视财经,在天猫和京东限量推出时光罐纪念套装礼盒,以此致敬中国改革开放40年。
品牌色彩与品牌调性相互依存,品牌会在消费者心目中产生根深蒂固的“概念色”或者“惯用色”。色彩的形象化也会直接影响到消费者对商品内容的判定及销售转化。
品牌与色彩的矛盾
色彩是一种感性元素,7秒钟色彩理论告诉我们,面对琳琅满目的商品,消费者只需要7秒钟就可以确定对这些商品是否感兴趣,而在这7秒之中,色彩的作用达到了67%。
但是,因为色彩可以相互复制的特性,导致品牌在色彩营销上很难建立壁垒。在品牌定位的竞争中,很多都与色彩有关。品牌借助色彩,表达自己的特色,形成简单直接、易识别的品牌印象,以争夺消费者心智,更希望除了品牌标志以外,在品牌历史、提高消费者的忠实度等方面都起到作用。
所以说,要在色彩营销上取得成功并非易事。苹果十月份发布会上,竟然精心绘制出了370种标志,引得中外各种媒体争相评论。众所周知,苹果的标志从彩色变为灰色,是更具现代化的转折。而370种标志的背后实际考量的是品牌本身是否已经相对稳定。
一些老品牌淡出消费者视线或是造成古板土味的品牌印象,比如前段时间报道过的奥康品牌新标志,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一味强化主视觉色彩。也有一些老品牌做得很好,通过玩跨界、上时装周、联名来改变形象、拥抱新生力量。这种方式是在保留自身品牌资产的同时和年轻消费者实现接驳。前段时间的老干妈登上时装周,最近的双十一预热海报,一改从前的接地气印象,表达了崭新的个性。
品牌借势
除了这些手段,在产品包装设计、宣传物料等视觉呈现上转换成新潮的风格或借势流行色,迎合当下消费者的审美需求未尝不可。这是一种个性化、差异化的产品竞争策略,更传达出对时尚的把控力,这种把控力则体现出品牌营销中的前瞻性、主动性。对于一些国货老品牌来说,既俘获了年轻受众,又防止品牌老化。今年荣耀 9i的表现可圈可点,推出薄荷绿特别款,紧跟时尚潮流,还出现在几大时装周、主题展和明星街拍上。
如今激烈的市场竞争下,产品生命周期逐步变短,色彩已经成为营销中有效的切入点,在品牌传播中成为必要的手段。